为什么说“出了五服不是亲戚”?你知道“五服”是什么吗?
常听人说“出了五服不是亲戚”,那么,“五服”究竟是指什么呢?
“五服”的含义其实十分宽泛,类型有很多。
国制五服。
这里的“五服”作计量单位来使用,王畿之外,每五百里为一服,由近及远分为甸服、侯服、绥服、要服、荒服,合称"五服"。
“五服体制”是古代中国以中原王朝京畿之地为中心,向四方延伸,由近及远,并最终达到“荒蛮”之地。
五服思想是中国古代用眼看“世界”的地缘思想之核心。
官制五服。
即统治阶层的五等服饰,包括天子之服、诸侯之服、卿之服、大夫之服、士之服。
丧制五服。
即中国礼制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,它规定,血缘关系、亲疏不同的亲属间,服丧的服制不同,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,由亲至疏依次是:斩(衰)、齐(衰)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。
(衰)都读cuī(摧),是粗麻布做成的丧服。
斩,就是拿一大块粗制生麻布,用刀咔咔剁开披在身上(披麻戴孝就是例证)。
此衣不能用线缝,寓意主人心如刀割,哀思无边,痛苦无限。
斩,用于直系亲属和最亲近的人之间,比如儿子为父亲服丧。
齐,用次等粗制生麻布制成,缝衣旁及下边。可用于孙子为祖父母服丧。
大功,用粗熟布制作丧服。功同工,意思是做工很粗,故称大功。小功比大功稍微细致一些。
缌麻用细熟布制作丧服。
五服穿着年限也有规定。斩缞三年,齐缞一年,大功九月,小功五月,缌麻三月。
最后,就是我们经常说的“亲制五服”了——
“我们没有出五服,所以我们还是亲戚。如果出了五服,就不是亲戚了”。
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,五服之内为亲,从高祖开始,高祖、曾祖、祖父、父、自己,五代人都是至亲,自己之下,儿、孙、重孙、玄孙,也是五代,都是至亲。
另外,同父同母的兄弟姊妹是一服,同父不同母的兄弟姊妹是二服,同祖父的兄弟姊妹是三服,同曾祖父的兄弟姊妹是四服,同高祖父的兄弟姊妹是五服。
举例来说,你父亲给你张罗婚事,村人前来道贺上礼,大家都会从你父亲开始计算辈分。你父亲的一母同胞兄弟,这就叫一服弟兄;堂兄弟,便是二服。依次推远开去,直至五服。
说到这里,其实还有一点,五服内不通婚,指五代中的任何一对男女皆不可组成夫妻。否则,就属乱伦。
相对应的,出了五服,是可以结婚的。
因为出了五服,至少不共一个高祖,此时遗传基因发生裂变,同姓男女如果结合,近亲结婚灾难性后果就不会显现。
说到底,古圣贤制定礼法,依循的是血缘的亲疏远近。
血缘亲疏是礼仪建构之本,礼仪是血缘亲疏的外化罢了。而每当婚丧大事,这些古礼的施行反转来愈加强化了本来的血缘关系。
当其时也,身处其中的当事人,也会愈加体察到血缘家族的凝聚力与亲和力。